4)第48章 朝廷不是打打杀杀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弃父亲”的重大不孝罪名,诸葛瑾诸葛亮这辈子还能做人嘛?

  除非是诸葛珪一开始就没把子女带在身边,他们不知道父亲要战死,那还无所谓。已经带在身边再赶走,解释都解释不过去。

  唯有病死,病死了才干净,彻底切断了前者必须忠而后者必须孝的纽带!

  诸葛珪不死就得诸葛家全家死了。

  这也绝了刘备希望诸葛珪活下去的幻想。

  刘备终于是第一次充分认识到了爬到高位后的“树欲静而风不止”。

  “没想到,竟要眼睁睁看着朝廷忠臣放弃求生之念。这朝廷的猜忌、避忌,竟然如此之多,报国真是处处掣肘。”刘备起身长叹,不能说是黑化吧,但至少是心智又往前略微成熟了一步,更多了几分经权揣摩之心。

  李素静静地看着刘备的成长,等他感慨过了,才恰到好处地补上一计:“既然明了了诸葛郡丞的以死报国之心,素有一言,倒也不必避讳了。”

  诸葛珪眼神一闪,转向李素:“李校尉足智多谋,请李校尉言之,我相信李校尉定然是为了我们诸葛一门好。”

  李素点点头:“是这样的,这次我说服臧霸反水、与我们联手杀乌苏时,用的说辞,其实就是以‘只要乌苏一死,刘将军就再无留在青州的借口’,来诱导臧霸卖主兼逼走敌人。

  不过,此计多少有揣摩朝廷潜例的嫌疑,我要是在表功奏折上这么写,岂不是成了我们在揣摩朝廷的任官擢黜之道?这些话是不好明讲的。

  既如此,我与刘将军就只领正面杀敌破贼之功,这离间计的功劳,反正在我们的立场上也无法吹嘘,就成全了先生吧。先生身为泰山郡丞、明了泰山各路贼寇内部矛盾、恩怨纠葛,所以在知道刘将军将与乌苏决战之后,星夜使计反间了臧霸。

  此计如果是出于先生之口,那就是先生‘揣测臧霸会相信刘将军会从这个角度担心被朝廷忌惮’,是臧霸以小人之心、信君子之腹,而非刘将军内心真的如此想。而先生也能在死前收获一个离间贼寇、使其中一些贼军反正的定策之功,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素这番计谋,弯弯绕听起来有点多,正常人可能要多捉摸一会儿。

  但诸葛珪和刘备,倒是先后反应了过来。

  妙啊!

  这样一来,刘备就是“一心只想杀贼报国”的形象,从头到尾都没想过“如果乌苏死了后我不退兵,朝廷会不会猜忌我”的问题,真正是“心神无二,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是诸葛珪提醒臧霸、如何才能把刘备逼到“不退兵朝廷就会猜忌他”的境地,臧霸才想明白的。

  刘备淳朴,诸葛珪聪明,臧霸小人。三方人设各得其所。

  这个傻,刘备和李素值得装,装得大智若愚!

  一阴解三结。

  诸葛珪思前想后,最后报之以目瞪狗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