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仁待兵_大秦之神级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刻握着许多兵马,是必须的,就算都是些老弱残兵,也有些许威慑力,起码经得起一战,而要是无一兵一卒,那就是什么机会都没有,国家相当于对敌人敞开了大门。

  当世的汉王,却不与历代君将苟同,毅然制定了与前朝不一样的待兵措施,以仁爱待之,彻底废除了‘老弱残兵必留军中’这项规定,提倡可走可留,没有强制性。

  汉王与汉将等人的想法,与前代君王相反,先人只看表面,按正常思路来考虑后果,而汉王,则认真分析此举中的意义,揣摩士卒们的心理,来预测后面的结果。

  在刘邦看来,仁爱待兵,放残老之兵归家,看似会丧失许多兵马,其实不然,事情的发展,必定因人心而定,如此以仁待兵,必能感其心,使其再次投军,发誓以死相报。

  要知道,这项规定始终让低级士卒们不爽,突然间被君王打破,换成非常仁慈的规定,这对士兵们的冲击是巨大的,定会在军中树立起‘仁君’的伟大形象,令所有士卒充满敬意,大善之举,会让他们产生感恩之心。

  古往今来,为将者待兵如子,无一不令士卒感恩戴德、誓死相随,成为一桩美谈!若是君王待兵如子,必将成为士卒们心目中永生不忘的仁君!而以仁待兵的法令取代了之前的残酷待兵之法,这影响了国内所有的兵,此举堪称古今唯一,汉王会成为全部士兵的再生父母,士卒对自家大王的感情浓度,将因此超过父母亲人。

  乱世之中,一顿饭食之恩,便能让贫寒之人立下涌泉相报的誓言,汉王成功改变了伤残兵的命运,这在众多士卒的眼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士卒,有善终的机会,这等天恩,冠绝所有,纵观历史长河,基本上找不出如此伟大的君王。

  自古富人厚待穷人,穷人便卖命相报,而今君王之尊,赐天恩给国内众将士,毫无疑问,所有士卒会感动的一塌糊涂,心里会真正的生出以死报恩的念头,深深扎根在心中,并毅然用行动向汉王表示。

  心理上有这种变化,正如刘邦所料想的一样,事情会按意料之中发展,人的行动受大脑控制,而内心情感能影响大脑,士卒们有了对君王浓浓的感恩之心,那么必定会忘却生死,做出不符合常理之事。

  那就是,怀着感恩投军,斗志更燃、战心更浓,为报天恩,会英勇的与敌人搏杀,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拥有这种精神,在对敌中会爆发出远超平时的力量,骤然间的强大战力,逆风,完全有可能改变局势;顺风,则势如破竹,敌人难以招架住!

  抓住人心,方为取胜之道!刘邦精研驭人之道多年,不仅知道如何对待臣子,让他们忠心的卖命,而且能抓住人性的弱点,似这类普通士卒,穷苦出身,更容易理解其内心,因为,刘邦以前也是一介平民。

  此乃大汉军中政策与前朝最大的区别,仅仅是多了份仁爱,其它的,诸如惩罚之法,没有更改,皆依照先秦时期办,对待身犯重罪之人,虽然也要给他温暖,但免不了其罪,有罪就得服刑,这一点是不能网开一面的,军纪严明、军法如山,才称得上是一支雄师。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