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三十章 听说,大明的皇帝还要脸?_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皇帝将目光投向了许显纯,好奇的道:“消息可靠?”

  许显纯点头道:“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是这样儿的。缅甸之地与我大明接壤,国中百姓、朝堂、军方、王宫之中都有锦衣卫的人手,应该假不了,除非这些人一起出了问题。”

  很快,这个消息的真伪就再次多了一个证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曹化淳也带着同样的消息过来了。

  曹化淳的东厂显然没有许显纯提督的锦衣卫效率高,或者说在大明之外的渗透力度明显比不上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这个机会存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从来就没有停下过对外渗透的脚步。

  东厂明显就要弱了一些,毕竟除了向外渗透,还要盯着锦衣卫……

  崇祯皇帝明显不关心东西厂跟锦衣卫之间的那点破事儿。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么,有竞争才有进步,厂卫之间不是一条心是正确的,真要是抱成一团,就该轮到自己这个皇帝睡不安稳了。

  曹化淳带过来的情报跟许显纯带过来的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密探通过各种渠道发回来的消息,证明缅甸的他隆王想要内附大明。

  这下子,不光是崇祯皇帝懵逼,就连温体仁等朝堂大佬们也感觉懵逼。

  好好的土皇帝不当,想着内附到大明之后当个土王?怎么想的?

  他隆到底是怎么想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等一众大佬们想不明白,但是他隆王自己心里可就很明白了。

  跟周边那些不长眼的垃圾们不一样,他隆自认为对形势看的比较清楚。

  就跟大明的锦衣卫在不断的向着各国渗透一样,各个小国的探子也活跃在大明的国土之上。

  锦衣卫和东厂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甚至于有意无意的放纵了探子们打探消息的行为——只要不涉及到机密的事情,这些消息根本就无所谓。

  毕竟,探子们好解决,杀了也就杀了,可是那些正经的商人呢?僧人呢?学子呢?

  这些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身就属于探子的一种,他们肯定会也会携带一些消息给自己的母国。

  所以,只要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厂卫对于各个小国派到大明的探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是涉及到了某些机密事,比如某些技术和文献一类的东西,发现一个杀一个,误杀了也在所不惜——反正没有人敢替这些探子们找场子。

  又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叫崇祯!

  也正是因为传回到缅甸的消息,让他隆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现在的大明皇帝跟以往的大明皇帝明显不同,好战就是崇祯皇帝身上最基本也是最显眼的标志之一。

  若是以前,大家伙儿还可以心中报有侥幸,认为大明皇帝不会对着自己这些很老实的藩国下手。

  或者说,就算是他想要下手,也得有所顾忌才是——比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