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7章 【酒话?醉话?】_大世争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就是工业化对于国家战争潜力的挖掘。训练新式军队,让国家首先有自保的能力。

  最显著的就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才短短的二三十年中,接连战争了东方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如果说,清朝的腐朽。已经是烂到了根上去了。

  北洋舰队的短暂辉煌,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可是俄国呢?俄国就是再没落,其战争潜力还是让欧洲非常重视的。但是在远东,俄国的远东舰队全军覆灭,陆军的战果虽然还好一些,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介于这种外部的鲜活例子的出现,让很多民国知识界对于研究日本的兴趣越来越强烈。

  确实,获得了一些感悟,但都是皮毛。原因多半是出在自己身上,文化。

  一个强势的文化,注定是要影响周围,辐射全世界的。

  华夏文明,传承了5000年,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强势文化,是高高在上的贵族。怎么可能真的低下头来,认真的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或许学习技术还容易一点,但是学习制度的话,就会受到传统文化和制度的重重阻碍,造成了现在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

  虽然,王学谦对此感受很深,但他为了尊重唐绍仪,顺着对方的思路,问道:“伯父掌管过国家的中枢,要不是图遭变故的话,想必现在已经实现了您的政治理想。那么伯父就不妨给我们开导一下,民国,到底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却把唐绍仪给难住了。

  从袁世凯在朝鲜的时候,他就是袁世凯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作为亲眼经历过甲午战争,庚子事变,看着一个庞大的帝国渐渐走向末路……

  对于唐绍仪来说,感慨万千。

  之后民国的政局,简直就像是拉洋片一样,变幻。从来没有一个稳定的时候。和孙逸仙政见不同,从最初的争执,最后被打压。唐绍仪不得不说,甚至有些怀念起清朝的时候。至少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还是能够挖掘一些战争潜力的。

  要不是清朝末期,慈禧一直是得过且过的混日子。也不见得在甲午的时候,大清政府也不会一败涂地,甚至连最后一点元气都消耗干净。

  想着该如何回答王学谦的问题,唐绍仪陷入了沉思,洋务运动、组建新军、制定西方制度……似乎一切都围绕着钱。国家积弱成这样,已经拿不出任何一点钱,就是有,也被当权者给糟蹋了。

  现在还要一些,地方军阀有点钱就去购买军火。

  只有枪杆子硬了,腰杆子才会挺起来。

  于是乎,现代陆队,各省组建的越来越多,虽然良莠不齐,但不得不说,眼下的民国,已经成了一个刺猬。虽然弱小,但是背上长满了刺。

  军阀割据,虽然让中央集权形同虚设。但同时,如果要是碰上了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发生。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