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六节 进军辽东(9)_《中华新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感情角度来给他们算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可就活不过来了。如果这个牺牲值得付出,那绝对应该义无返顾。但是如果这种牺牲根本就不值得,就绝对不能让任何人去做这种无谓的牺牲;再从人才的角度来对这支军队进行思想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把老毛的理论拿出来讲了。因为事实证明:他的某些理论还是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死、为赢得战争的胜利而牺牲,就比泰山还重。为反动派卖命、为满足自己或某个小集团的私欲、甚至是为了挣得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虚名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不论对国家和民族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不值得的、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种无谓的牺牲就比鸿毛还轻。

  这样反复宣传的结果,总算让绝大多数的军官们勉强接受了这个观点。相对军官们而言,真正拥护这个条令的,反而是处于最下层的士兵们:因为这些冲杀在第一线上的人才是真正的受益者。但是,军官们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赞成的,恐怕连陆军总司令孙嘉诚和海军总司令陈雨的心里也没有底:传承了几千年的观念,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它,其过程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军人眼里,一个普通士兵的生命恐怕还不如一只蚂蚁!

  亚洲军队对投降的固执看法根深蒂固,单单依靠一张类似当年美国军队的“投降书”,恐怕无法让敌人自觉遵守。在残酷的战争中,实力才是压倒一切的,战场上的规则更是由强者来制定的。吴志明是想通过这件事情给日军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否则,日军必然会在将来的战斗中置若罔闻、变本加厉。

  吴志明没有接话,他想听听这个时代的人究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他总不能把“人质”这个现代名词说出来吧?即使说出来恐怕许绍周也无法理解。

  于是他用询问的口气说道:“许参谋,你继续说。”

  见自己的长官不表态,许绍周只好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我想,日本人应该是想利用被俘的刘卓然上士要挟我们,然后突围!我估计,恐怕日本人是把被俘的刘卓然上士当成我军的一个重要人物了!”

  吴志明这才恍然大悟:是自己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交战一方的最高指挥官直接关心一名被俘上士的安危,在这个时代的军人看来,确实是很不正常的。

  许绍周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总指挥,我觉得为了一名俘虏而拒绝接受对方的投降,对于我军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吴志明点头说道:“你说的完全正确,但是我的帐却不是这样算的。我现在是给日本人立‘规矩’!只有在战场上立的规矩,这些畜生才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