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尉缭_神话版大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也没有站出来,现在站出来,到底有着什么目的。

  想不明白啊!

  唉!

  胡亥装逼似的长叹一声。

  “太尉大人,帝国兵力空虚,调不出更多的兵马来抵抗匈奴铁骑,只有四万人。

  匈奴铁骑却有20多万骑,不容易啊!几天前激战,双方打了个平手,不分高下。

  太尉大人有何高见,请赐教!”

  胡亥道。

  “陛下,老臣来的时候,看到数万秦兵在雪地上滑着走,虽然不停跌倒,

  还是有一些士兵能滑行几步,这是要对匈奴铁骑主动出击么?”

  尉缭道。

  厉害啊!

  不愧为是大兵家。

  尉缭眼神精准,一眼看出问题。

  “太尉大人,不瞒您老说,朕确实想在雪天出兵。现在局势困难,那些个造反的叛军,

  一个个地区都纷纷独立称王,朕没时间与匈奴人慢慢来啊!必须速战速决,

  否则,内外失控,更不好办!”

  胡亥道。

  “老夫就是闲着无聊,四处走走看看。到雁门关来,也是一时心血来潮,不敢有什么建议。”

  尉缭道。

  胡亥听了很生气!

  这种鬼话也说得出口,不会找点合适的理由么!

  心血来潮,就跑到雁门关。

  为啥不跑到其他地方去心血来潮啊!

  “老太尉大人,朕邀请你再次出山,辅佐朕平判天下,可行吗?”

  胡亥道。

  呵呵!

  “陛下,老夫老了!不论是精力,还是身体状况,都无法再为陛下效力。”

  尉缭道。

  “太尉大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怎么能说老呢?想想廉颇80高龄还在征战,

  太尉大人与之相比,还是很年青的。朕是诚心邀请太尉大人出山。”

  胡亥严肃道。

  尉缭摇摇头。

  “陛下,不要为难老夫了。臣只是来接触一下参与虎牢关、函谷关、潼关、

  武关战役的老兵,想完善一下《尉缭子》。在咸阳城中,老夫听到好多传言。

  可是,参与的士兵基本到雁门关来抵抗匈奴人。老夫心急啊!只好亲自跑来。”

  尉缭道。

  哦!

  完善兵法!

  真是那样吗?

  对于一个大兵家来说,一部兵书传承下来,是一件多么令人欢喜的事。

  另一个位面,《尉缭子》确实传承下来了,在历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不能与《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相比,可是,也绝对是兵家巨著。

  好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不过呢?

  总体上来说,《尉缭子》是继承了《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的精华后,又一兵家巨著。

  “太尉大人,您老写出《尉缭子》出来,能否交给朕来印刷,让其传承下去。”

  胡亥道。

  “陛下,貌似老夫的《尉缭子》已经交给始皇帝,难道没看到吗?”

  尉缭道。

  “太尉大人,帝国藏书阁中,只有31篇,要是您老能完善,肯定又有增加。”

  胡亥道。

  “陛下,这个没问题。老夫写完后,一定交给陛下。不过,刚才陛下说印刷兵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尉缭道。

  “太尉大人,这个事是这样的,我们工匠发明了一种书写的纸,非常方便写书,

  另外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目前已经建好,随后会把帝国藏书阁中的经史子集,

  全部整理出来,再印刷,使其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胡亥解释道。

  “陛下,兵法印刷出来,不怕泄露吗?帝国不担心有人学会后造反?”

  尉缭道。

  哈哈哈!

  胡亥摇摇头。

  开什么玩笑!

  兵法那么好学,那不成大白菜了。

  古代数千年,真正能带兵作战,能出谋划策的人有几人。

  那是需要天赋的。

  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会。

  象赵括,兵书学习了无数,到头来还不是同样打败仗。

  有的人学会兵法,只能当参谋,有的人不学兵法,在实战中摸索,同样能当将军。

  这就是天赋问题。

  “太尉大人,兵法是死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发挥兵法的效率。若是兵法泄露出去,

  国家就会动乱,这种事只能是弱智思维。只要帝国足够强大,学好兵法的人,

  不为帝国效力,他为谁效力啊!”

  胡亥道。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