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9章 翰林_太平长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消息还是从号称“京城琐事无所不知”的郑旸那里听来的。

  郑旸供职翰林院,被打的那个刚好就是他的直隶上司,一个正儿八经从永隆年间就一直待在翰林院的老翰林。

  翰林学士,说起来本身无秩品,却掌管着诏拟内制、参与机要等重要实权,后来更是与礼部一起统协科考事宜,在天下文人仕子眼里是顶清要又尊贵的职务。

  而登科的仕子之所以挤破了头想进翰林院,更是因为这里不失为一块跳板。

  科举,入翰林,拜官入相,一条龙下来,是最正统的升迁方式,但凡是家里有些条件背景的,都以能把自家孩子送进翰林院为傲。当朝的大多数尚书、侍郎乃至左相温修皆是翰林出身,而像柳珵、崔皓这样的寒门子弟便只能另辟蹊径。柳珵是正赶上时局动荡,得到楚太后一手提携才有今日成就,其他人没有这份际遇,要想入相,只怕是难上加难。所以英国公费尽心力把郑旸弄进翰林院也不无道理,毕竟谁不愿意自己儿子顺风顺水一路高升,那些坎坎坷坷的弯路能不走就不要走了。

  而咱们这位挨打的孙翰林,从永隆十二年赐进士出身后就待在翰林院,要论资历,翰林院里没人比的过他,可一晃这么些年过去了,依旧只是个翰林。

  这么些年来目送同僚们一个个从这翰林院里出去,封侯入相,风头无两,这升迁的迹象却一点也没落到他头上,这就好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占着鸡窝不下蛋,占着这么好的资源几十年来却没提升一星半点,追根究底,只因为一点,这人的嘴巴太臭了。

  据郑旸说,上至皇亲国戚,下至翰林院里洒扫的奴仆,就没有没被他骂过的,所以刚有一点升迁的迹象就被自己骂没了,这人不待在御史台,而是在翰林院,当真是屈才了。

  而且这人可能是因为屡次升迁名单里都没有他,满腔抱负无从施展,还患上了嗜酒的毛病。别人喝一点酒可以作千古文章,他喝一点酒可以骂三天三夜。

  而这次挨打,就跟他这点破毛病不无关系。

  他竟然在祭月礼上骂了柳珵。

  祭日于山,祭月于坎,每年祭月礼上需得击鼓奏乐,祭月迎寒,还得撰写青词大声诵读之后焚烧祭天,以求人间诉求上达天听。而当朝青词撰写的最好的,就数右相柳珵了。

  而孙翰林就是在柳珵诵读青词之时骂了两句,偏偏就被柳珵的铁杆追随者崔皓听见了,崔皓二话没说,一拳上去,孙翰林嘴里当即就漏了风。

  苏岑问:“他到底骂什么了?”

  “那谁知道?”郑旸撇撇嘴,“他也不能在祭月礼上明目张胆地放声大骂啊,也就是自己碎碎骂两句,好巧不巧,他身边是崔皓,哪怕是柳珵本人呢,估计都没这么大反应。”

  苏岑凝眉思忖了片刻,又问:“后来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