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八十六章变故(二)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历史问题,可不是很容易。

  而且现在,随着皇上迁都,身边也没有了道院存在,更不需要听取这些人的意见,正是推行自己想法的最好时机。」

  刘子宽也明白,自己待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时间很久了。

  若是没法让皇上在皇位上,一直做下去,自己的内阁首部,怕是也不长久。

  「在等一等,最好等到今年一年过去,到了来年,一切都会好一点,国库有钱了,不是建的会更好?」

  朱慈烺还没有昏了头。

  大明现在的经济,可是随着山东的一次地震,损失很大。

  若是不缓一缓的话,大明想要恢复元气,很难。

  「皇上,其实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裁军的,你看,边境上的战事,几乎都没有,军队太多,消耗也就很大,若是能够削减一成,那省下来的钱财,可就是不计其数。」

  既然国库没钱。

  那么就要开源节流。

  而现在的刘子宽,可没有那种开源的本事,节流还是很容易的。

  毕竟削减军队的开支,只是减少兵力,又不是减少这些人的军饷,想来引起的不满应该不会很大。

  「朕,再考虑考虑。」

  朱慈烺说是这么说,可了解朱慈烺的刘子宽,却瞬间在心里,就明白皇上是有这样的一个倾向。

  只是这件事,不能自己提出来。

  所以这件事,就又成了他要去具体操作的事务了。

  「臣,明白。」

  接下来。

  在很短的时间内,朱慈烺就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为此付出的就是,要在山东曲阜重建孔家。

  现如今,还在工程队中干活的孔胤植,虽然还没有刑满释放,可已经轻松的,不在干活了。

  而且还有人在身边伺候着。

  这些事情。

  虽然隐秘,可也瞒不过各个封地上的诸侯。

  每一个诸侯王们,都是心中鄙视,可也没有任何一人前去提醒朱慈烺,只加快了吸收大明人才的速度。

  一晃就是三年时间。

  崇祯在杨国和大顺来回的走动着。

  随着大明人口不断的迁移而来,还有其他国家远道而来求学的人,使得杨国和大顺越发的繁荣。

  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乃至于科技。

  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快要赶上大明道院的技术水平了。

  就是此时还没有人,堪破大明的电报机,机械动力,乃至于电灯和电动机。

  不过这些都是迟早的。

  有了论据,也有了实物。

  对一些天才来说,很容易有能够推导出来。

  这天在崇祯刚刚出城的时候,就被通知,说是张嫣和周玉凤要来。

  让他站在原地傻愣了好长时间。

  这一年是崇祯四十五年(1673年)。

  米脂码头上。

  崇祯在见到张嫣的一刻,只见其面色蜡黄,浑身无力。

  周玉凤稍微好一点。

  却也是面容憔悴。

  好在,早在发出电报的那一刻,就已经介绍了船上病人的情况,在下船之后,也很快就有大夫前来瞧病。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才会让你们架船出海?」

  崇祯很是不解的问道。

  「朱慈烺他快要疯了。」

  「慢一点,不急,回去了再说。」

  崇祯也瞬间就感觉到了,大明或许真的有事情弄大了,不然有怎么会架船跑到这么远的地方。

  在安顿好了周玉凤之后,崇祯又拉着张嫣的手。

  只觉得双手冰凉。

  「太上皇,张太后的身体现在很虚弱,需要的就是调养,只要不动气,一切都能够恢复过来。」

  「明白了,你下去吧。」

  崇祯挥了挥手。

  门外候着的高桂英她们此时也走了进来,刚刚她们已经听周玉凤,说起了大明发生过的事情。

  此刻再看张嫣,就发现,在那种情况下。

  能够从海上,跑到澳洲来,是有多么的了不起。

  为您提供大神春秋各半的《崇祯大明》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六百八十六章变故(二)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