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84章天下之乱_明末之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风雨飘摇,但是还是能够凭借着固有的惯性在推动他们向前走,但是到了这一刻,最后一面旗帜倒下的时候,真的是树倒猢狲散了。

  首先就是各地的豪强和乡绅,即使心向于大明,也都死心了,对于这些中立派来说,皇帝归天绝后,主人都没有了,既然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就可以良禽择木而栖,明臣择主而侍了。

  此时刘远桥发布了诏令,召令华夏军向全国进军。

  即使已经向他们归降,他们都将大军往该处走一趟,炫耀武力,宣示主权。

  以前他们攻掠江南,是传檄而定,放风而逃,在江南经历了蜉银子事件以后,对当地的伤害极其深,已经达到了动摇其统治的地步。

  但是在进入了湖广、江西、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两广、云贵等地区以后,抵抗开始加强了,许多被华夏军打懵了,打一个触手不及的人,也都回过神来,开始组织和号召地方的人,抵抗华夏军了。

  这一种现象,在朝廷百万大军讨伐山东的时候,达到了顶点,朝廷仅有的几个省,依旧还在响应朝廷的号召,组织军队,准备对抗华夏军。

  但是在华夏军一剑封喉以后,形势全面崩溃,这些地方的军队,也都没有了抵抗的心思,纷纷向华夏帝国投降。

  连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也都主动的放弃了野心,向华夏军归降。

  因为华夏军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和时间,如果要反他们的话,没有两三年时间组织和训练军队,根本就形不成规模,当你形成规模的时候,华夏军早已经把你扫荡几次了。

  特别是华夏军入主朝廷以后,以朝廷自居,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所过之处,如有神助。

  大多数人都向华夏军投降,但是在河南的朱燮元,依旧是不肯向华夏军投降。

  这印证了一句话,那便是所有的人有可能向华夏军投降,只有朱燮元,绝对不会向华夏军投降,因为他们之间的血仇,实在是太深了。

  但是朱元大军的士气,也都降到了极点,军队之中士气低落,士兵们惶惶不可终日。

  京城被攻陷,皇帝驾崩了,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相当于天崩了,连主人都没有了,向谁效忠去?

  本来朱燮元的大军,乃是三路大军中士气最高,最有组织,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最好的,虽然华夏军跟他们进行一系列的交战,但是在初期,都被打得节节败退。

  华夏军高层在定下战略的时候,也都认为其他的可以招降,都是软柿子,只有这一路,是硬骨头,必须硬碰硬。

  在李朝之变前,进兵河南方向的主要军团,是由刘忠勇负责,这一位国防部的统帅,坐镇于朝廷,调集各路骄兵悍将,联手围攻河北、河南、山西地区。

  对于朱明的残余势力来说,目前的形势是非常不利的。

  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他们的组织,失去了旗帜,大家都不知道向谁效忠好。

  朱燮元也都明白这一个问题,其实他迅速的往河南方向溃退,也不是怕华夏军,如果双方要打的话,估计还能打上一阵子,他迅速的退出,主要是认为,必须另立新君,这才能够号召剩下的朱明臣子,继续抵抗敌人的兵缝。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