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6章 246 论功_寒门之士[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三年,所惠百姓不知凡几。

  “朕也曾听说,柳先生在扬州极受百姓爱重。”

  对比产生美,柳贺在扬州那几年,百姓生活如何,百姓们心中都有一杆尺。

  且柳贺离开扬州时日越久,扬州百姓便越念他的好,之后每一任府官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都不如他。

  “朕也十分感激柳先生。”天子叹道,“放眼朝野内外,能如柳先生般替朕分忧的官员又有几人呢”

  亲政以后,天子看过各个衙门的文书,对朝廷的运转逐渐了解,他阅览文书、询问官员,之后慢慢发现,目前朝中许多事,皆是经柳贺之手办成。

  扬州府的汛情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户部所收商税、盐税,百姓们所种的甘薯说来也是讽刺,辽东是北方各地中种甘薯最少的地带,因当地官员称,辽东天寒,甘薯不易养活,他们不愿令甘薯夺了原本种米粮的百姓的地利。

  结果汛情来到,本地粮商哄抬粮价,反倒是为数不多的几县有百姓种了甘薯,百姓们将甘薯制成干存至地窖中,此时正是米粮收获的时节,一场大水叫百姓们颗粒无收,还得高价购买米粮,种了甘薯的百姓靠啃食甘薯干活了下去。

  细究之下,这如何不是柳贺之功

  且张居正提议增补阁臣已有数月,事情之所以搁置,正是因他心中有迟疑柳贺也从未因此埋怨过半句。

  天子此时便觉得对柳贺十

  分羞愧。

  柳贺办成了那么多事,他能亲政也与柳贺有关,他连让柳贺入阁都不愿意。

  他与柳贺是年少时的情谊,回想起柳贺任日讲官的种种,天子双眼也有些发红。

  忙完朝事后,天子便至李太后宫中请安,他对李太后既敬又畏,即便如今他掌了权,对李太后的畏惧却仍刻在骨子里。

  天子便隐晦向李太后提及,柳贺治水如何有功,扬州及辽东的百姓都受其恩惠。

  “陛下。”李太后打断了他,“柳泽远是臣子,臣子何以能施恩给百姓百姓所受恩惠皆来自于天子。”

  “且柳泽远既当了官,便要勤勤恳恳为朝廷办事,如何能够自持功劳讨要封赏这本是他当为之事。”

  天子讨了个没趣,这才明白李太后对柳贺偏见究竟有多深。

  李太后竟觉得,治水的事换个人也能干,只不过柳贺当时恰好在扬州知府任上罢了,若别的官员当了扬州知府,功劳就不是柳贺的。

  天子心中苦笑,只治河一事,太后便不知其所以然,黄淮之水是那么好治的吗手段高明如张居正,在吴桂芳过世后也只能请潘季驯出山。

  莫非是张居正多么欣赏潘季驯

  事实上,潘季驯这人是个直脾气,也挺爱和他作对,可张居正仍是忍了他,正是因为治水这活没人能干,朝中也无人可用了。

  天子心中烦闷,便不由到隆庆的第二任皇后陈太后那里坐了坐。

  天子少时起,这位陈太后便对他十分照顾,从未因他的出身而轻慢他,天子待李太后如何,便待陈太后如何。

  事实上,李太后正是陈太后家中的婢女,之后受了穆宗宠爱诞下皇子,境遇才渐渐有不同。

  李太后待他严苛,陈太后却处处和婉,天子在陈太后面前也能袒露心情。

  听得天子烦闷,陈太后道“陛下莫心急,我替你劝劝你母后,她平日忧虑甚多,你也该少让她烦恼些。”

  天子道“母后生了病,还要替我操劳”

  陈太后道“若非有了陛下,我哪能有今日陛下且安心,耐心等我便是。”,,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