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 第二期 争辩之始_寒门之士[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清贵的翰林出身,翰林官无非就是修书、讲学、负责科考,入阁前政绩都十分有限。

  如今的几位阁臣中,张居正、张四维和申时行在入阁前都没有太大的功绩,当然,并非他们没有本事,是翰林官本身的局限性。

  而六部正堂中,张学颜、方逢时是靠军功起家,严清历两京大理寺卿,履历十分丰富。

  柳贺年岁虽轻,可资历却是绰绰有余的,便是他任礼部右侍郎这一年,在礼部办成的事也是令官员们交口称赞。

  申时行并非不愿柳贺入阁,他和柳贺交情不错,柳贺也非那等会在人背后捅刀之人,然而,谁也不愿新人比自己这个旧人更厉害,以柳贺必须成事的性子,他若入了阁,申时行势必要分一些权给他。

  育言报一旬一期,第一期还未出,许多读书人已经在候着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刚刚成书,柳贺只是靠以往找过李时珍的交情令本草纲目在育言报上登载,育言报刚出第一期,就有不少书商奔赴李时珍家中,请他将这书交由自家书肆售卖。

  柳贺与张元忭、吴中行几人仍是忙碌,第一期的文章是精挑细选过的,第一期不可能和第一期完全一样,内容必须加以改变,除此之外,育言报已经开始接受投稿,他们也要从各地寄来的信件中筛出有可取之处的文章。

  不过育言报办报的目的并非科普,而是给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第一期的主题便仍围绕是否该废除书院展开,育言报收到了京城本地读书人的来信,其中却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儒。

  “十日之机是否太短了”柳贺问,“信件来京就要耗费数日。”

  张学忭也是点头,柳贺已对他们说过,一旦育言报走向正轨,便将全盘交予他们负责。

  然而,这几日几人从来信中加以筛选,却仍未选到一两篇稍合口味的。

  官员们受拘束多,即便对废除书院之事有异议,却不敢多妄言。

  “你我先将后几版填充了,若头版仍是不够,本官便请光都谏在报上发文章。”

  光懋刚升吏科都给事中不久,这个面子应该是会给柳贺的。

  “若实在不行。”柳贺略一思忖,“便请部堂大人说一说看法。”

  但育言报只请朝廷官员发声也不行,唯有得到大儒们认可与发声,报纸的影响力才能进一步扩大。

  不过柳贺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育言报即将下印的前一日,柳贺已经拜托过潘晟,却收到了两封重量级的来信。

  一封来自近溪先生罗汝芳,另一封来自山农先生颜钧,颜钧因避当今天子讳,故而更名为颜铎。

  这两人可以说是当世大儒,阳明心学影响力最大的传人。

  罗汝芳与何心隐都曾师从颜钧,颜钧的理论在这个年代已是十分开明的了,罗、何一人却仍要强过他。

  张元忭少时曾与王畿同游,对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