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6章 196 施行_寒门之士[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文武皆知,此时潞王尚未到就藩的年纪,可日后潞王一旦去了封地,以太后的脾性,给潞王的待遇恐怕不会逊于嘉靖对景王。

  何况自天子一日日长大,内库朝户部伸手越来越频繁,仿佛户部的钱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

  然而官升得越高,所顾忌之事也就越多。

  柳贺在翰林院任修撰时,他可轻而易举将张敬修筛落,便是被外放扬州也能将头抬得高高的,到了扬州之后,他办事也极是大胆,张四维、李伟等人的面子也是说不卖就不卖。

  可到了京城,任这礼部右侍郎之后,他行事要看朝廷内外的风向,要顾忌自己的士林的名声,就如夺情一事,他一方面要护住自己的同年,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张居正

  落到人人唾骂的地步,行事上便很难如先前那般肆意。

  他也不是不能痛骂张居正一番,可痛骂之后呢

  张居正没了名声,难道他的名声就会好吗

  何况在他眼中,变法确实到了关键期,若无张居正压制,朝堂恐怕会经历一番混乱并非柳贺对张居正盲目崇拜,而是历史已经证明过了。

  “弟子知晓恩师辛劳,只是心有不甘罢了。”柳贺道,“弟子觉得,若削藩之事真要推行,自然越是干脆利落越好,若如今日这般,待日后,诸事恐怕还要扭转。”

  就以科举一事为例,柳贺考乡试时,朝廷定下规矩,要一百三十五人取一人,因而参加乡试的考生名额都有限制,而到了今日,原原本本按规矩走的乡试不过一科两科,其余仍是如旧。

  麻烦事官员们便不爱干,纵然某一年因皇命难违推进了,过几年还是会恢复原样。

  张居正道“削藩的本意是为节银,嘉靖四十四年的宗藩条例加上今日新定的宗藩条例,已足够为朝廷省下许多银两了,奉国中尉、辅国中尉等退俸之事需礼部登记造册加以完善,要允其考科举,允其经商务农。”

  柳贺道“下官会与姚宗伯细商。”

  王府科归了柳贺管理,科举却是姚弘谟的管辖范畴,柳贺行事谨慎,自然不会犯越权这种简单错误。

  他承认张居正说得很有道理。

  本质上是为了省钱。

  但好不容易见了张居正一面,不谈谈条件,柳贺不愿回去的:“恩师,弟子此前提过的作物品类一事,还望恩师多行便利。”

  张居正眉头一皱:“泽远,你是礼部官员,户部、工部事伸手太过,张子愚、曾三省必会有所不满。”

  柳贺道“作物品类并非大事,但弟子觉得,若长些耐旱、耐涝的作物。灾荒之年能使百姓不至饿死,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此事弟子在扬州时便一直关注,也寻访了数位知农事的官员,依他们所说,此等作物若真能寻到,我大明百姓必然能安居乐业。”

  事实上,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在明朝时已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