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3杜壆_武松新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武松丝毫不惧,随口答应下来。

  “杜壆,你先在这里休息,我去处理一下事物,马上回来。”武松把杜壆交给军士,让军士给杜壆安排了一个房间。

  走的时候,杜壆对武松道:“我等你。”然后就直挺挺的躺在地上睡了。

  武松重新上关,对关下的人说:“想入伙的,就要听山寨的规矩,若是受不得拘束,感觉规矩有些累人,就趁早下山,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给你们一刻钟的考虑时间,想清楚再要求入关不迟。”

  说完下了关,对一个聪明的军士说道:“你去山寨中让朱武这样安排……”武松详细说了,让那军士快速上山。

  没过多久,王寅就带了五百名全服武装的士兵下来,武松见时间差不多了,重新上关,在此问道:“大家可想清楚了,入得关后,就是山寨的人了,你已经不是一个良民,你是一个打家劫舍的贼寇,你已经是朝廷捉拿的钦犯,你已经于过往安静祥和的日子说再见了,你就过上了刀头舔血的日子,朝不保夕,愿意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你可以退后一些,等把入伙的人安排完毕,就送你们一些酒食,也不能让你们白来一趟。”

  “石宝,开关……”

  武松说完,就有几个流里流气的小年轻走了出去,这些都是各个地方的地痞流氓,平常无所事事,专门逛吃逛喝,见武松的山寨不好混,也就打了退堂鼓。

  更有一些妇女也走了出去,只是有十几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有一些几十岁的老头坚决留下,却不知为了什么?

  人群自动排气一条长队,一个个走进关来,却见关内当中放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一个白面皮的汉子,头戴文巾,手持笔墨,当第一个汉子走进去的时候,问道:“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擅长的手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武,这一幕场景,也是武松安排下的,现在华山就缺有手艺的工匠,当然,武松的目的也是让人尽其才,不能埋没了人才,全部让他们去当兵去。

  “以前是种地的,没有擅长的手艺。”

  朱武挥挥手,让他过去,自然有军士领着他在一边站好,等其他人。

  这是一项繁浩的工作,用了一个时辰,这才完工。

  这几百人中,有手艺的极少,想来也是,凡是有手艺,那个都不是缺吃少穿的人家,不会好好的日子不过,却来这过朝不保夕的日子?手艺人一共三人,这三人还都是因为得罪了官府,或者是地方豪强,存身不住,这才前来投靠。

  十几岁的孩子,一共有十七个,这些孩子全都另外安排,武松要亲自教导。

  识字的有两个,都是刻字工,古人印书是非常麻烦的,先要照着书本把字刻在模板上,这才开始印刷,也就是一本书一个模板,这样就造成了刻工这一行业。

  虽说北宋的毕昇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活字印刷术,极不好用,用泥字,泥的软硬度不好掌握,往往泥字在印刷的时候软化,自己模糊,有些更是看不清楚。

  铁字虽说坚硬,但容易变形,用过几次后,就不好用,铁字成本好,一旦变形更不好修理,不像泥字重新铸一个就是,最好用的还是铅字和铜字,这是都是大书坊,或者是书院所有,一般小门小户都是没有的,就是有这些,也是一些常用字,一些生冷字是不是用珍贵的铅字,铜字的。

  所以,整个大宋虽然有了活字印刷术,但一般的书坊还是用的刻字印刷,毕竟这个成本比较低廉。

  还有一些老人都是孤寡,武松把他们一一劝说明白,劝其下山,武松也不是菩萨,也有私心,不想浪费粮食养活这些老人。

  其他人等各行各业的都有,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就全部充为兵丁,三个手艺人,被武松安排进了技术部,两个刻字工和十几个孩子都有武松亲自带领。

  没有入伙的人,都被军士安排吃食,令其吃饱喝足,这才让他们下山,这些人都是很好的口碑,武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山寨的人口将会急剧膨胀。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