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0章 江户怪病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底康复,永绝此患,得享天年!”

  “如果不马上根治此病,任其恶化下去,恕我直言,陛下真的时日无多了!”

  其实,从昭仁的反应中也能看得出来,乾隆没有夸大其辞,他所说的都是实情。

  昭仁所患的这个“江户病”,也叫脚气病,它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那种俗称脚气的足癣,而是后世所称的维生素B1缺乏病。

  维生素B1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微量有机物质,人类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在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豆类、红肉、动物肝脏、蛋黄中也含有维生素B1,一些青菜中也有,只不过含量较少。

  谷/span人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B1,就会引起各种症状,严重的还会致人死亡。

  日本人得这种病的原因说起来话长。

  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

  推古天皇元年(公元593年),这位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立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总摄朝政。

  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在他摄政的三十年间,在日本各地兴建了很多寺庙并大力宏扬佛教,使佛教得以迅速在日本普及开来。

  受佛教教义的影响,许多日本人就不再吃肉。

  天武天皇四年(公元675年),天皇更是颁布了肉食禁止令,规定每年农历的五到十月禁止食用五畜之肉,从此日本人对肉就更加避而远之了。

  虽然后来肉食的禁令所有松弛,但这时在日本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皇族公卿、达官显贵阶层都认为吃肉是一种很粗鄙的事情。

  只有低贱的穷人才会吃肉,而贵族们则以吃生鱼和蔬菜为荣。

  起初由于只有皇族公卿才能顿顿吃上精米,而普通民众只能吃糙米,所以这种疾病最先在贵族阶层流行起来。

  到了德川幕府时,随着稻米的大量种植,产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吃上了精制的白米。

  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肉食的供应始终处在匮乏的状态,贵族阶层以食肉为耻,普通民众则没有条件经常食用肉类。

  于是这种疾病开始向社会中下层蔓延,终于在元䘵年间(1688年至1702年)首先在江户大面积流行开来。

  而这时的日本人非常喜欢食用的砂糖要全部从中国进口,价格昂贵,只有贵族和有钱人家才有条件大量食用。

  而过多的摄入糖分必然要消耗更多的维生素B1,更加重了它的缺乏。

  所以江户城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们得这种病的比平民更多,“江户病”、“富贵病”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只可惜这时候整个世界还没有维生素这个概念,对这种病的起因就更无从得知了,所以不懂得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治疗。

  只要得了这种病便会一直被它折磨,很多人还为此送了命。

  昭仁虽然只有二十六岁,但他已经患此病多年,而且一直未曾得到有效的治疗,所以病情逐渐恶化。

  如果再不及时根治,他确实没有几年好活了。

  但此时的他,早已经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虽然刘国玉的话都是实情,他却丝毫不为所动。

  他冷冷的道:“乾隆皇帝还真是为朕操碎了心,只可惜朕并不承他的情。”

  “山河破碎,国之将亡,朕早已不愿苟活于世!不需要他来医治,也不会去北京,更不会下旨命朕的臣民们迁去中国!你们趁早死了这个心!”

  “你若是觉得难以完成使命,就马上回去下令攻城,城破之后将朕的头颅割下来,带回北京去交差吧!”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