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章 医宗金鉴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可用来救助穷苦的病人。”

  “学生们还有了实地习学的机会,这个买卖划算不划算?”

  “圣虑高深,臣感佩莫名!”吴谦道:“千百年来,医者都是师徒父子相授,代代相传。”

  “只是这师父的技艺参差不齐,所研修的医书也各不相同,国家又没有一个考核的制度,其中难免有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故而庸医害人之事也时有发生。”

  “若是有了这样一个国家学堂,有了精心编纂的医书,规范的教出医者来,那能多救了多少人命!”

  “就是这话!”乾隆放下手里的茶盏,兴奋的说道:“你提醒了朕,这医部及以下各级的衙署建起来后,就要设立医师、药师制度,对所有的操业者进行考核。”

  “合格者发给许可,才准许行医抓药,没有许可者一律视为非法行医,依律惩处!”

  “就这样定下来,”乾隆道:“你任医部侍郎兼新医书的总编纂,刘裕铎任御医司郎中兼京师国医院总教习,新医书的副总编纂,赏四品顶戴。”

  “皇上,既要着手修新医书,请皇上为新书御赐书名。”

  “嗯,就叫《医宗金鉴》吧。”

  “皇上,恕臣直言,这个书名似乎有些大,臣等有些担当不起。”

  “书名起得大,你们才能更加勤勉努力,编出一部配得上这个名字的书来,朕瞧着挺好,就是它吧。”

  “遵旨。”

  “这个京师国医院就不能再去西边园子里凑热闹了,把医馆开到那么远,不但御医们要两头跑,百姓来瞧病也是跑不起,所以只能在城里。”

  “只是现今太医院的地方,又要做部堂衙署,又要开学堂,设医馆,那就不够用了。”

  乾隆沉吟着道:“干脆这样,原来也有人提议,要将钦天监归到京师科学院下的天文学院去。”

  “明日朕再和王、大臣们议一下,把这事做实下来,钦天监搬到园子里,它原来的衙署正好和太医院毗邻。”

  “索性就都给了医部,这样地方就足够用了,至于如何安排规划,那就是你们的事了。”

  “国医院招学生要和京师大学堂有所区别,不能只一味的择优录取,那样偏远省份的学生一定是少之又少。”

  “要给每个省都分配名额,让学部分司负责初试,然后到医部来复试,只要是可造之才,多多益善。”

  “这样,学生们学成后,顶尖的人才继续留下任御医兼做教习,其他的回原省医务司或府县的医务署里。”

  “有不愿在衙署供职的,自已回乡开个医馆,也一样方便百姓,造福乡梓。”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是三年结业,国医院的学生至少要五年才能结业,这期间朝廷发给月例,这样穷苦人家的孩子也上得起学了。”

  “每年招一批学生,一年比一年招的学生多。照这样推算,十年以后,国家就有足够多的医者,在省、府、县里都设起官办的医馆。”

  “官府支付医者的薪俸,诊金和药费就可以收得少些,不仅方便百姓看病,有赤贫无钱治病者,也可代官府加以恤闵。”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