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章 大师演讲_重生之大建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已经32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与立志,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的。”

  “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我1922年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战火连连,苦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我敬爱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也遇难了。”

  “战乱的苦痛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以建筑为专业,这是一个开始;随着自己的成长,认识国家社会的发展,逐步对建筑事业发展的需求也就不断加深认识,对它的学习研究也就不断提高。”

  “第二,选择,一个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机遇、变迁,甚至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细小的问题都会引人转向,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有几个重要的十字路口:1940年报考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算一次;1948年我经梁思成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成后,应梁先生信中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江,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

  “第三,坚持。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不论是青少年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处处都要面对困难,也难免遭受挫折。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大家以宗白华先生讲的一句话共勉—‘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

  “回顾几十年的学术人生,我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理论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注意现实问题与学术发展的情况,进行知识累积、比较研究、借鉴启发,逐步‘发酵’,得到顿悟…..”

  随着吴老的演讲,教室里的新生们渐渐思索起来,我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要如何实现理想?

  而林楼,早已有了坚定地目标。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